金秋時節,花香魚肥。連云港市東??h16萬畝淡水養殖,迎來了豐收。養殖戶忙著起網捕魚,在大家共同協作下,漁網慢慢升起,成百上千條大魚在水面歡騰。近年來,東??h利用水庫、灘涂和低洼低產農田開發建設了標準化養殖池塘,年商品魚產業近7.5萬噸。今年,當地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先后引進優良品種鱖魚、大口黑鱸和新型改良品種建鯉,推廣養殖技術四項,實現畝產增收500元以上。
智慧漁場 物聯網“網”出魚滿艙
淡水養殖大戶侍守強已經養了十幾年的魚了。他的漁業養殖基地今年采用物聯網系統,可實現水上監測、水下檢測,實時看到溶氧、pH值、水溫等情況。 “對于養魚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溶氧指標。以前我們沒有這套設備的時候,都是靠人工巡塘,很難把握魚到底缺不缺氧,有時候人累了、困了,就有可能造成大面積缺氧,那就相當危險了?,F在我們有了這套系統,就可以避免這些麻煩事?!笔檀蟾绺嬖V記者,基地現在還有自動投喂系統,在系統大屏幕上可以顯示料塔,通過操作實現自動投喂,打開開關還可以設定本次投喂的重量,定時定量、遠程操控,實現智能化養殖。
據侍守強介紹“網箱養殖”也是今年新試驗的一種方式?!熬W箱主要作用是高密度養殖,這里100多平方水域可以養兩萬多尾魚。這樣做,一個池塘可以相當于原來20畝養殖池塘,網箱養鱸魚效益好,還可以節省大量的土地資源用于糧食生產。之前我們這里更多養殖的是一些淡水魚,比如鯉魚、鰱魚、青魚、草魚等,今年我們對養殖品種進行了調整,養殖售價更高的魚類。鱸魚市場上可以賣到一斤30元左右,我們今年差不多養殖了兩萬斤鱸魚,已經出售了一萬六千斤左右?!笔淌貜姼嬖V記者。
智慧農場 智慧農業盡享科技力量
架式高效栽培技術、自動化水耕技術、智能監控系統、土壤大棚監測系統、水培大棚監測系統 、溫濕度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眼下,走進東??h智慧農業產業園內,處處體現著數字科技的力量。這個總投資一億多元的科技園區 ,建設總面積14萬平方米,擁有6棟玻璃連棟、18棟日光溫室、1棟垂直農業綜合體共25個溫室大棚,每個棚內都運用了物聯網技術,充滿了數字科技感!
在自動化葉菜工廠,一排排葉菜整齊排布,長勢喜人。據負責人孫京宇介紹,跟傳統的農業相比,水肥一體化技術可實現精準化把控。以前一個大棚需要6個人施肥,現在應用了水肥一體化技術,只需要1個人就可進行技術管理。節省勞動力的同時,也保障植物生長的一致性,采用帶基質的栽培板漂浮,避免傳統栽培方式引起的土壤病蟲害問題,葉菜質量更高,能帶來更大的收益。
據悉,物聯網在智慧園區的應用,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用傳感器進行感知,二是遠程智能化控制。技術人員可以在大棚的任何角落放置多參數的傳感器,如水培養分、空氣溫度、濕度、CO?、光照等傳感器,每個傳感器通過無線網絡實時上傳監測信息,坐在電腦前就能了解整個大棚的情況??梢愿鶕O測的信息進行及時地點對點遠程控制大棚內的風機、天窗、遮陽布、灌溉等。
“自2022年5月我們園區應用了智能物聯網技術,通過智能水肥一體化技術、食品檢測技術和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實時監測設備,種植的作物不僅享受‘私人定制’的生長環境,與傳統農業相比,還可有效節水16%至30%,節約人工60%以上,同時提升了產品品質,實現節本增效?!碑a業園負責人孫京宇介紹說。
進入新時代,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東??h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歷史大勢加快運用“互聯網+”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聚力破解制約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問題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