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
很多人都用電視或手機看直播
酣暢觀看的同時
曾經,我們看電視
是靠租用外國通信衛星
無論看什么都受限于租用時間
而現在我們再也不用受制于人
我國一顆顆通信衛星發射升空
飛天的起點就在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大涼山腹地的深山溝
他們白手起家,建發射場
上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變化,酒泉因為毗鄰邊境,不利于戰備,需要再建一個新的發射場。
時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站發射測試室主任李聯林回憶:“這里緯度低,離成昆鐵路近,地質情況好,能建好幾個發射工位。 ”
幾經周折,原先定下的越西方案,被脫穎而出的西昌所取代。
“租用衛星時間已到”
大家都憋著一口氣
航天人不懼危險和挑戰
我國自己的通信衛星發射
1983年,新的火箭和衛星送到西昌。
這次衛星發射使用的是當時新研制的長征三號火箭,并首次使用低溫的液氫液氧作為火箭燃料。
這種燃料可以產生更大的推動力,但極容易揮發和泄漏。當泄漏達到一定濃度時,一根針從一米空中墜落產生的能量,就足以引爆混合物。將近10噸的燃料一旦被引爆,后果不堪設想。
李聯林是此次通信衛星發射中,地下指揮所的指揮員。他的任務之一就是負責火箭燃料的加注。
作為離火箭最近的人,李聯林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悄悄地給父母、妻子、女兒分別寫了遺書。對女兒,他寫道:“你的爸爸,心甘情愿獻身于自己熱愛的事業……爸爸愛你,永遠愛你?!毙疫\的是,遺書并沒有派上用場。
1984年4月8日傍晚,伴隨著一聲巨響,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成功起飛,奔向36000千米的太空。
4月16日19點40分,衛星定點在125度的赤道上空。至此,遙遠的地球同步軌道,中國人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通信衛星。
自1970年組建以來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不斷追夢
下轄西昌、文昌兩個航天發射場
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一步一個鏗鏘腳印
太空浩瀚,征程漫漫
西昌航天人還將書寫更多精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