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10月17日,黨的二十大代表、鹽城市委書記徐纓,應邀接受新華日報《黨代表熱議》專訪,深入討論如何按照二十大報告擘畫的生態藍圖走好新時代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請結合鹽城實際,談談認識和體會。
二十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要求和新部署,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這不僅回應了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也豐富了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解。這進一步堅定了鹽城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自信。新起點、再啟航,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用好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這一“破題之鑰”,競逐新賽道、勇當排頭兵,走出一條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助力江蘇未來發展、彰顯鹽城特色優勢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讓“環境美”的色彩在鹽阜大地更加絢麗,為踐行“兩山”理念貢獻更多鹽城實踐。
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鹽城踐行“兩山”理念有哪些好經驗?
近年來,我們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始終把綠色低碳作為發展導向、實踐路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創成國際濕地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生態高顏值變成鹽城的經濟高價值,新能源產業每年保持20%以上增速,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全省26.4%,綠色能源使用比例接近七成,是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鹽城在建設生態文明上將如何持續發力?
鹽城將以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為統領,踐行“兩山”理念,建設綠色生態之城。創新生態環境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探索“為鳥留食”的“生態+農業”模式,推廣濕地修復藍色碳匯貸、碳配額保險等“金融+生態”創新試點,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