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看鹽城第二十二期

                            2022-09-12 09:44 來源: 我要評論0 字號:
                            【導讀】 央媒省媒看鹽城第二十二期



                            9月1日CCTV-13

                            民警攜“反詐教材” 開講“入學第一課”

                            9月1日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報道鹽都區民警攜“反詐教材”開講“入學第一課”,用心護航開學季。


                            9月1日 《中國環境報》

                            美麗江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鹽城樣本

                            簡版:今天《中國環境報》“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專欄聚焦鹽城刊發江蘇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夏錦文的署名文章《美麗江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鹽城樣本》。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效益?!?/p>

                            黨的十八以來,江蘇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著力破解“重化圍江”難題,依法依規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關閉退出安全環保不達標、低端低效的化工生產企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全面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實現了歷史性轉變,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新畫卷在江蘇大地徐徐展開。

                            鹽城市作為江蘇陸域最大海岸線最長的設區市,有海洋、濕地、森林三大生態系統,坐擁長三角中心區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已創成國際濕地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海洋碳匯、森林碳匯、濕地碳匯優勢疊加,生態基底優良。

                            多年來,鹽城堅持生態立市,競逐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在循環經濟體系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雙碳”制度集成創新等方面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綠色動能澎湃興起,成為美麗江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典型樣本。

                            堅守本底呵護“原真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深入推進生態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p>

                            “原真生態”的稀缺價值和獨特價值,具有不可替代性。

                            鹽城精心呵護、加速釋放“原真生態”的稀缺價值。一是堅持前瞻性保護。濕地是地球之“腎”,兼具重要性與脆弱性。鹽城有著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濱海濕地,是丹頂鶴全球最大的越冬地;擁有全球最大的麋鹿基因庫;支持17種IUCN紅色名錄物種的生存;是世界上兩種最稀有的遷徙鳥類勺嘴鷸和小青腳鷸存活依賴地,在全球生物鏈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鹽城在保護黃海濕地上堅定自覺,守住生態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贏得了國際社會高度肯定。2019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首個濱海濕地類世界遺產,標志著中國世界遺產從此由陸地走向海洋。

                            二是促進“國際濕地”生態價值轉化。申遺成功只是階段性成功,做好“世遺”文章更為重要。鹽城堅持保護主基調,構建淡水濕地、鹽沼、草地等典型棲息地完整生態系統,穩步提升遺產地和緩沖區生物多樣性。探索濱海濕地生態修復新技術、新標準、新路徑,對遺產地實施分區差異化管理,并按照“落地塊、明責任、設標志、建表冊、入圖庫”等工作要求,實行圖斑精細化管理。在保護的前提下做好生態價值轉化,依托“國際濕地”疊加文旅、康養、體育、文化等業態。展望未來,一處國際知名的濱海遺產、觀鳥天堂、休閑勝地正走向現實。

                            三是促進提升城市開放功能。當今世界,保護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是一種“世界聽得懂的語言”。借力“國際濕地”這塊金字招牌,鹽城國際影響力、美譽度持續提升,成為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最佳范例之一。鹽城主動參與國際交流與科研合作,保持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國濕地公約組織、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等國際組織的密切聯系,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話語體系構建。積極推動環黃海經濟圈生態經濟合作,加強黃海灘涂與濱海濕地保護,構建黃海區域的生態保護體系和綠色能源體系,探索環黃海生態保護系統共建新路徑?!皣H濕地”已成為鹽城做大國際朋友圈、提升國際化功能的一張名片,助推鹽城成為一座富有國際化魅力的全方位開放門戶城市。

                            良好生態滋養“鹽之有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生態環境好了,土地上就會長出金元寶,生態就會變成搖錢樹,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就可以成為聚寶盆,生態農業、養生養老、森林康養、鄉村旅游就會紅火起來?!?/p>

                            鹽城作為長三角核心區農業經濟總量唯一超千億元的城市,這些年精心守護好生態,探索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利用良好生態,培育出一大批富有競爭力特色農產品。一是建設“東部沿海大糧倉”。2021年鹽城市糧食種植面積1487.63萬畝,總產量142.96億斤,連續7年超140億斤,面積、產量均列全省第一。射陽大米依托優良生態全程綠色種植,年產銷量超百萬噸,多次獲得中國國際農交會、糧交會金獎。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得益于科技引領和全域好生態的基礎性支撐,鹽城不僅是糧食大市,還是種業大市,是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市、全國食用菌菌需物資集散地、中國蟹苗之鄉。目前已形成大豐、建湖、阜寧三個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及東臺西甜瓜、甜葉菊、響水西蘭花、濱海何首烏、鹽城草雞、阜寧黑豬、射陽蟹苗、洋馬菊花等特色種業品牌。

                            二是建設“生態食品大超市”。鹽城建成600萬畝優質稻、600萬畝專用小麥、百萬畝精品瓜果、百萬畝海水養殖、百萬畝淡水養殖、千萬頭生豬養殖和超兩億羽肉類蛋禽等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打造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經濟林果、規模生豬、現代禽業、特色水產6條產業鏈,發展“鹽之有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綠色安全、品質上乘的生態食品,成為上海、蘇南等地放心的“菜籃子”。

                            三是建設“鄉村休閑大花園”。鹽城將生態休閑元素與沿海森林灘涂、里下河濕地風光、都市城郊休閑景觀相融合,產生新場景、新業態;深入實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提升工程,做精“探秘自然遺產、解碼古老串場、戲水湖蕩濕地、尋蹤黃河故道、傳承紅色基因”鄉村休閑旅游文章,建設一批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精品民宿、農家樂,富民效應持續增強。如今鹽城的綠色低碳經濟,已成為江蘇新時代“魚米之鄉”的鮮活樣本。

                            生態轉化實現“點綠成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p>

                            鹽城在推進“兩山”轉化上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守正創新,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錨定綠色低碳調結構。沿海灘涂擁有巨大的潛在開發空間。在黃海濕地申遺時,鹽城果斷放棄正在實施的百萬畝圍墾計劃,將條子泥列入世界遺產范圍,大大增強遺產地的完整性和價值性。這是鹽城“算大賬”和“算長遠賬”的理性選擇。鹽城還下決心關閉退出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企業和安全環保不達標化工企業,促進產業“添綠、調綠、變綠”。

                            二是強化引入創新型綠色產業。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機遇,在華東地區布局發展大數據產業,智能網聯汽車、跨境電商、智能終端等數字細分領域,已具備一定區域競爭優勢。電子信息產業成為主導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開展“智改數轉”行動,工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均超過60%。規劃建設環??萍籍a業園,節能環保企業超過300家,環保裝備、環保濾料、節能電光源等特色產業形成規模、獨具影響。

                            三是保持綠色轉型戰略耐心。綠色低碳轉型是一場耐力跑,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在黃海森林公園等生態空間營造上,鹽城堅持“保護性開發利用”,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堅決不搞過度開發,在綠色基底之上探索休閑旅游、生態康養等業態,形成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的良性互動。

                            跨越趕超勇當“碳路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p>

                            落實“雙碳”目標將創造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商業機遇,帶來巨大的綠色低碳投資和消費需求,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鹽城市新能源產業優勢突出,是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之一,國家海上風電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必須審時度勢、面向未來,勇當綠色低碳發展先鋒。

                            一是筑牢制造業基礎,鍛造綠色制造核心優勢。堅持鏈式思維,聚焦打造晶硅光伏、風電裝備、不銹鋼、動力電池等地標性產業鏈,精密結構件、印制電路板、石油機械等優勢產業鏈,光電顯示、集成電路等潛力產業鏈,協同推進產業綠色化、綠色產業化,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加速形成以綠色制造為鮮明標識的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

                            二是拓展新能源優勢,高水平建設綠色能源之城。圍繞國家能源戰略和省沿海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大型清潔燃煤火電項目,建設LNG儲備基地。依托風光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快推進風電全產業鏈布局和光伏產業集群化發展,積極探索“風光火氣氫”一體化開發,為長三角能源供應保障和能源結構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三是打造標桿示范,為綠色低碳發展探路。鹽城謀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在發展路徑上,圍繞固碳、低碳、降碳做好綠色生態、綠色能源、綠色轉型文章,充分彰顯鹽城自然生態之美、綠色發展之美、歷史人文之美,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綠色能源供應保障體系,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打造原創性、領先性、標志性成果,用過硬的改革發展成果為綠色低碳發展探路。


                            9月1日 央視頻

                            候鳥變留鳥!反嘴鷸“安居”鹽城條子泥濕地

                            初秋的條子泥濕地美如畫,一群反嘴鷸披著黑白相間的羽毛,徜徉在條子泥金色的潮水里,宛如一只只輕盈的精靈。


                            9月5日 新華日報

                            黃海濕地生態銀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實現

                            首筆濕地修復藍色碳匯貸款落地鹽城

                            8月30日,江蘇省首筆濕地修復藍色碳匯遠期質押貸款1000萬元在鹽城市落地,這是全國首單基于自然的鳥類友好型生態修復藍色碳匯金融創新實踐。

                            該筆藍色碳匯貸款是鹽城“黃海濕地生態銀行”框架體系下的首次試點,首創“綠色金融+濕地修復+藍色碳匯”模式,由興業銀行鹽城大豐支行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當日碳排放交易價格為依據,以該濕地修復減碳量的遠期收益權為質押,評估貸款金額,并通過人民銀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進行質押權利登記和公示后,向該濕地修復企業——大豐區華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放貸款,用于支持企業開展基于自然的鳥類友好型濕地修復保護。

                            鹽城市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濕地,濕地面積達53.12萬公頃,占江蘇省同類濕地總面積的53.62%,充分利用濱海濕地的碳匯潛力是鹽城市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5月,“黃海濕地生態銀行”研究和試點工作啟動。黃海濕地生態銀行以推動實現市場化的濕地保護修復為目標,推進濕地修復資金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通過探索和推動濕地緩解銀行、生態補償融資、濕地碳匯遠期質押、藍色碳匯交易、生態公益訴訟基金等創新試點,持續探索黃海濕地自然資源價值轉化的實現路徑,為踐行“國際濕地 沿海綠城”的綠色低碳示范提供了綠色金融創新。

                            該碳匯貸款將具體用于在鹽城市大豐區開展濕地生態修復工作。按照修復規劃,修復區域將以保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為核心,以鳥類友好型生態濕地的構建與管護設施建設為重點,運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通過將水田與鳥類友好型生態農業相結合,為越冬期的遷飛候鳥提供食物補給和良好的棲息地。


                            9月8日《新華日報》

                            鹽城“綠能港”給“氣墩墩”戴上“帽子”

                            全球首次!3座最大LNG儲罐同步升頂

                            9月7日,在位于鹽城濱海港片區的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項目現場,3座單個面積約1個標準足球場、重量近1200噸的LNG(液化天然氣)儲罐穹頂通過氣壓托升至60米高的罐頂。這是全球首次3座27萬立方米LNG儲罐同步升頂,標志著我國超大型LNG儲罐設計建造技術和項目管理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是全球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的LNG接收站項目,一期工程共建造4座22萬立方米儲罐和6座全球最大的27萬立方米儲罐,總罐容250萬立方米。2023年底全部投產運行后,LNG年處理能力將達600萬噸,相當于氣態天然氣85億立方米,可供全省居民用氣28個月。

                            如同給3座巨大的“氣墩墩”戴上“帽子”,升頂是儲罐建造過程中技術難度最大、安全系數要求最高的一道工序。與此前22萬立方米儲罐相比,此次升頂的儲罐,穹頂重量增加20%,面積增加近1000平方米。而整個升頂過程,實現穹頂旋轉偏差不超過0.12度,水平偏移不超過萬分之七,完全符合國際標準。

                            27萬立方米LNG儲罐的設計建造,攻克了大跨度薄殼結構穩定分析、超高剪力墻抗震設計、樁頂柔性約束承載力計算等難題。此次3座儲罐成功同步升頂,不僅證明了我國超大型LNG儲罐設計建造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也為大規模、批量化建設LNG儲罐積累了豐富經驗。

                            據悉,鹽城“綠能港”二期10座27萬立方米儲罐也在加快推進前期工作。


                            9月11日 CCTV-13 東方時空欄目

                            光影酷炫 共慶中秋

                            以《光影酷炫 共慶中秋》為題報道中華海棠園以充滿科技感的形式為市民送上一場完美的光影盛宴。

                            在江蘇鹽城的中華海棠園,500架無人機騰空而起,靈動的光影、變幻的字形構成了多組生動可愛的形象,給市民帶來沉浸式的體驗??吹綗o人機的精彩表演,不少市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在光影盛宴中度過中秋佳節。


                            9月11日CCTV1

                            品味中秋古韻 共度幸福時光

                            11日晚《新聞聯播》中報道了西溪中秋

                            豐富多彩的中秋假日,大江南北的人們同賞一輪圓月,品味中秋古韻,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共度幸福團圓時光。在江蘇東臺西溪古鎮,欣賞中秋文化展演。宋潮明月,西溪團圓,逛宋月文壇、賞仙緣演出,謎月燈會、萌兔月餅游戲......精彩紛呈的活動引得大小朋友爭相參與,留下陣陣歡聲笑語。


                            9月12日《新華日報》

                            射陽開啟農房改善新一輪專項行動——

                            邁向“住有宜居”,留住“悠悠鄉愁”

                            騎電瓶車到家附近的種植基地打零工,中午回新房子里煮飯、燒菜,晚上去跳跳廣場舞,這是鹽城市射陽縣盤灣鎮裕民村一組居民李福新的日常?!拔壹依戏孔邮巧鲜兰o80年代建的,很破舊,一家五口人擠在一塊,來親戚領進門都覺得難為情;現在住的是棟兩層小樓房,又大又敞亮!”70歲的李福新感慨,曾經靠8畝多地養活一家,現在將土地以850元一畝的價格流轉了,住進了裕民新型農村社區,日子格外舒坦。

                            今年8月份召開的省委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聚焦農村危房和老舊農房,扎實推進農村住房條件改善。鹽城市委八屆三次全會報告中明確,將努力打造綠色生態之城、綠色制造之城、綠色能源之城、綠色宜居之城。緊扣“綠色”“宜居”兩個關鍵詞,射陽提出要著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設新標桿、綠色幸福生活新空間。

                            8月31日上午召開的射陽縣四套班子月度工作例會上,縣委書記吳岡玉說,要以加快鄉村振興為抓手,持續推進農房改善工作,真正讓最廣大農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美好生活。該縣新開啟的農房改善五年專項行動,更突出農房安全、品質提升,更聚焦農村面貌整體改善,主要體現在改善對象、改善方式、改善資金三方面,加快農民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步伐。

                            “今年又梳理出1980年及以前的農村房屋1萬多戶。對于長期空關或半空關的房屋,我縣正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改造改善舉措,鼓勵通過簽訂協議并給予適當補償的方式,引導農戶自行拆除、依法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或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盤活利用?!鄙潢柨h農房辦工作人員介紹。

                            新建農房不能千村一面、鄉村景觀城市化,為最大限度保留鄉村印記,射陽結合“魚米之鄉”地域特色,因地制宜設計,留住“悠悠鄉愁”:緊緊圍繞“四線一河”總體布局,重點打造G228沿線具有當地特色的沿海農房風貌帶、鹽射高速沿線農村住房新老融合示范片區、S329沿線農房改善品牌示范片區、S226沿線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示范片區、射陽河沿線特色沿河農村住房景觀帶。

                            經過多年改善,如今射陽15個鎮區,呈現“兩岸風光道不盡,一灣碧水繞村郭”的景象——新坍鎮新潮新型農村社區,把紅色文化、勞模精神融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保留新潮老九隊大樓和水塔等標志性建筑,有顏值更有氣質;特庸鎮王村新型農村社區,結合本地蠶桑產業,打造“桑樂田園”農旅項目,帶動群眾就業致富;海河鎮旭日新型農村社區,與東側的陡港古村落、射陽大米產業園、四季果香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串珠成鏈”……

                            射陽于2018年9月啟動農房改善工作,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改善農房3.8萬戶,新建房屋8072套,成功創成海河旭日、特庸王村、千秋沙港、洋馬賀東4個省級示范項目,特庸王村、洋馬賀東、興橋津富、長蕩三合、海河旭日、開發區桃園6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以及4個市級農房改善示范項目、7個市級特色田園鄉村。


                            編輯:促織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為“鹽城新聞網”或“鹽阜大眾報”“鹽城晚報”“東方生活報老爸老媽”各類新聞﹑信息和各種原創專題資料的版權,均為鹽阜大 眾報報業集團及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通過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上述來源。

                            關注我們

                            • 微信

                            • 客戶端

                            推薦文章

                            喵视频,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亚洲AV日韩AV无码尤物,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一区蜜芽,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亚洲色欲色一欲www